Redis中同时使用了惰性过期和定期过期两种过期策略。

  • 假设Redis当前存放30万个key,并且都设置了过期时间,如果你每隔100ms就去检查这全部的key,CPU负载会特别高,最后可能会挂掉。

  • 因此,redis采取的是定期过期,每隔100ms就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key来检查和删除的。

  • 但是呢,最后可能会有很多已经过期的key没被删除。这时候,redis采用惰性删除。在你获取某个key的时候,redis会检查一下,这个key如果设置了过期时间并且已经过期了,此时就会删除。

但是呀,如果定期删除漏掉了很多过期的key,然后也没走惰性删除。就会有很多过期key积在内存内存,直接会导致内存爆的。或者有些时候,业务量大起来了,redis的key被大量使用,内存直接不够了,运维小哥哥也忘记加大内存了。难道redis直接这样挂掉?不会的!Redis用8种内存淘汰策略保护自己~

6.2 Redis 内存淘汰策略

  • volatile-lru: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,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使用LRU(最近最少使用)算法进行淘汰;
  • allkeys-lru: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,从所有key中使用LRU(最近最少使用)算法进行淘汰。
  • volatile-lfu:4.0版本新增,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,在过期的key中,使用LFU算法进行删除key。
  • allkeys-lfu:4.0版本新增,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,从所有key中使用LFU算法进行淘汰;
  • volatile-random: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,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,随机淘汰数据;。
  • allkeys-random: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,从所有key中随机淘汰数据。
  • volatile-ttl: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,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,根据过期时间进行淘汰,越早过期的优先被淘汰;
  • noeviction:默认策略,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,新写入操作会报错。

7.说说Redis的常用应用场景


  • 缓存

  • 排行榜

  • 计数器应用

  • 共享Session

  • 分布式锁

  • 社交网络

  • 消息队列

  • 位操作

7.1 缓存

我们一提到redis,自然而然就想到缓存,国内外中大型的网站都离不开缓存。合理的利用缓存,比如缓存热点数据,不仅可以提升网站的访问速度,还可以降低数据库DB的压力。并且,Redis相比于memcached,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结构,并且提供RDB和AOF等持久化机制,强的一批。

7.2 排行榜

当今互联网应用,有各种各样的排行榜,如电商网站的月度销量排行榜、社交APP的礼物排行榜、小程序的投票排行榜等等。Redis提供的zset数据类型能够实现这些复杂的排行榜。

比如,用户每天上传视频,获得点赞的排行榜可以这样设计:

  • 1.用户Jay上传一个视频,获得6个赞,可以酱紫:

zadd user:ranking:2021-03-03 Jay 3

  • 2.过了一段时间,再获得一个赞,可以这样:

zincrby user:ranking:2021-03-03 Jay 1

  • 3.如果某个用户John作弊,需要删除该用户:

zrem user:ranking:2021-03-03 John

  • 4.展示获取赞数最多的3个用户

zrevrangebyrank user:ranking:2021-03-03 0 2

7.3 计数器应用

各大网站、APP应用经常需要计数器的功能,如短视频的播放数、电商网站的浏览数。这些播放数、浏览数一般要求实时的,每一次播放和浏览都要做加1的操作,如果并发量很大对于传统关系型数据的性能是一种挑战。Redis天然支持计数功能而且计数的性能也非常好,可以说是计数器系统的重要选择。

7.4 共享Session

如果一个分布式Web服务将用户的Session信息保存在各自服务器,用户刷新一次可能就需要重新登录了,这样显然有问题。实际上,可以使用Redis将用户的Session进行集中管理,每次用户更新或者查询登录信息都直接从Redis中集中获取。

7.5 分布式锁

几乎每个互联网公司中都使用了分布式部署,分布式服务下,就会遇到对同一个资源的并发访问的技术难题,如秒杀、下单减库存等场景。

  • 用synchronize或者reentrantlock本地锁肯定是不行的。

  • 如果是并发量不大话,使用数据库的悲观锁、乐观锁来实现没啥问题。

  • 但是在并发量高的场合中,利用数据库锁来控制资源的并发访问,会影响数据库的性能。

  • 实际上,可以用Redis的setnx来实现分布式的锁。

7.6 社交网络

赞/踩、粉丝、共同好友/喜好、推送、下拉刷新等是社交网站的必备功能,由于社交网站访问量通常比较大,而且传统的关系型数据不太适保存 这种类型的数据,Redis提供的数据结构可以相对比较容易地实现这些功能。

7.7 消息队列

消息队列是大型网站必用中间件,如ActiveMQ、RabbitMQ、Kafka等流行的消息队列中间件,主要用于业务解耦、流量削峰及异步处理实时性低的业务。Redis提供了发布/订阅及阻塞队列功能,能实现一个简单的消息队列系统。另外,这个不能和专业的消息中间件相比。

7.8 位操作

用于数据量上亿的场景下,例如几亿用户系统的签到,去重登录次数统计,某用户是否在线状态等等。腾讯10亿用户,要几个毫秒内查询到某个用户是否在线,能怎么做?千万别说给每个用户建立一个key,然后挨个记(你可以算一下需要的内存会很恐怖,而且这种类似的需求很多。这里要用到位操作——使用setbit、getbit、bitcount命令。原理是:redis内构建一个足够长的数组,每个数组元素只能是0和1两个值,然后这个数组的下标index用来表示用户id(必须是数字哈),那么很显然,这个几亿长的大数组就能通过下标和元素值(0和1)来构建一个记忆系统。

8. Redis 的持久化机制有哪些?优缺点说说


Redis是基于内存的非关系型K-V数据库,既然它是基于内存的,如果Redis服务器挂了,数据就会丢失。为了避免数据丢失了,Redis提供了持久化,即把数据保存到磁盘。

Redis提供了RDB和AOF两种持久化机制,它持久化文件加载流程如下:

8.1 RDB

RDB,就是把内存数据以快照的形式保存到磁盘上。

什么是快照?可以这样理解,给当前时刻的数据,拍一张照片,然后保存下来。

RDB持久化,是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,执行指定次数的写操作,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中,它是Redis默认的持久化方式。执行完操作后,在指定目录下会生成一个dump.rdb文件,Redis 重启的时候,通过加载dump.rdb文件来恢复数据。RDB触发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:

RDB 的优点

  • 适合大规模的数据恢复场景,如备份,全量复制等

RDB缺点

  • 没办法做到实时持久化/秒级持久化。

  • 新老版本存在RDB格式兼容问题

AOF

AOF(append only file) 持久化,采用日志的形式来记录每个写操作,追加到文件中,重启时再重新执行AOF文件中的命令来恢复数据。它主要解决数据持久化的实时性问题。默认是不开启的。

AOF的工作流程如下:

AOF的优点

  • 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更高

AOF的缺点

  • AOF记录的内容越多,文件越大,数据恢复变慢。

9.怎么实现Redis的高可用?


我们在项目中使用Redis,肯定不会是单点部署Redis服务的。因为,单点部署一旦宕机,就不可用了。为了实现高可用,通常的做法是,将数据库复制多个副本以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,其中一台挂了也可以继续提供服务。Redis 实现高可用有三种部署模式:主从模式,哨兵模式,集群模式

9.1 主从模式

主从模式中,Redis部署了多台机器,有主节点,负责读写操作,有从节点,只负责读操作。从节点的数据来自主节点,实现原理就是主从复制机制

主从复制包括全量复制,增量复制两种。一般当slave第一次启动连接master,或者认为是第一次连接,就采用全量复制,全量复制流程如下:

  • 1.slave发送sync命令到master。

  • 2.master接收到SYNC命令后,执行bgsave命令,生成RDB全量文件。

  • 3.master使用缓冲区,记录RDB快照生成期间的所有写命令。

  • 4.master执行完bgsave后,向所有slave发送RDB快照文件。

  • 5.slave收到RDB快照文件后,载入、解析收到的快照。

  • 6.master使用缓冲区,记录RDB同步期间生成的所有写的命令。

  • 7.master快照发送完毕后,开始向slave发送缓冲区中的写命令;

  • 8.salve接受命令请求,并执行来自master缓冲区的写命令

redis2.8版本之后,已经使用psync来替代sync,因为sync命令非常消耗系统资源,psync的效率更高。

slave与master全量同步之后,master上的数据,如果再次发生更新,就会触发增量复制

当master节点发生数据增减时,就会触发replicationFeedSalves()函数,接下来在 Master节点上调用的每一个命令会使用replicationFeedSlaves()来同步到Slave节点。执行此函数之前呢,master节点会判断用户执行的命令是否有数据更新,如果有数据更新的话,并且slave节点不为空,就会执行此函数。这个函数作用就是:把用户执行的命令发送到所有的slave节点,让slave节点执行。流程如下:

9.2 哨兵模式

主从模式中,一旦主节点由于故障不能提供服务,需要人工将从节点晋升为主节点,同时还要通知应用方更新主节点地址。显然,多数业务场景都不能接受这种故障处理方式。Redis从2.8开始正式提供了Redis Sentinel(哨兵)架构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哨兵模式,由一个或多个Sentinel实例组成的Sentinel系统,它可以监视所有的Redis主节点和从节点,并在被监视的主节点进入下线状态时,自动将下线主服务器属下的某个从节点升级为新的主节点。但是呢,一个哨兵进程对Redis节点进行监控,就可能会出现问题(单点问题),因此,可以使用多个哨兵来进行监控Redis节点,并且各个哨兵之间还会进行监控。

Sentinel哨兵模式

简单来说,哨兵模式就三个作用:

  • 发送命令,等待Redis服务器(包括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)返回监控其运行状态;

  • 哨兵监测到主节点宕机,会自动将从节点切换成主节点,然后通过发布订阅模式通知其他的从节点,修改配置文件,让它们切换主机;

  • 哨兵之间还会相互监控,从而达到高可用。

故障切换的过程是怎样的呢

假设主服务器宕机,哨兵1先检测到这个结果,系统并不会马上进行 failover 过程,仅仅是哨兵1主观的认为主服务器不可用,这个现象成为主观下线。当后面的哨兵也检测到主服务器不可用,并且数量达到一定值时,那么哨兵之间就会进行一次投票,投票的结果由一个哨兵发起,进行 failover 操作。切换成功后,就会通过发布订阅模式,让各个哨兵把自己监控的从服务器实现切换主机,这个过程称为客观下线。这样对于客户端而言,一切都是透明的。

哨兵的工作模式如下:

  1. 每个Sentinel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向它所知的Master,Slave以及其他Sentinel实例发送一个 PING命令。

  2. 如果一个实例(instance)距离最后一次有效回复 PING 命令的时间超过 down-after-milliseconds 选项所指定的值, 则这个实例会被 Sentinel标记为主观下线。

  3. 如果一个Master被标记为主观下线,则正在监视这个Master的所有 Sentinel 要以每秒一次的频率确认Master的确进入了主观下线状态。

  4. 当有足够数量的 Sentinel(大于等于配置文件指定的值)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确认Master的确进入了主观下线状态, 则Master会被标记为客观下线。

  5. 在一般情况下, 每个 Sentinel 会以每10秒一次的频率向它已知的所有Master,Slave发送 INFO 命令。

  6. 当Master被 Sentinel 标记为客观下线时,Sentinel 向下线的 Master 的所有 Slave 发送 INFO 命令的频率会从 10 秒一次改为每秒一次

  7. 若没有足够数量的 Sentinel同意Master已经下线, Master的客观下线状态就会被移除;若Master 重新向 Sentinel 的 PING 命令返回有效回复, Master 的主观下线状态就会被移除。

9.3 Cluster集群模式

哨兵模式基于主从模式,实现读写分离,它还可以自动切换,系统可用性更高。但是它每个节点存储的数据是一样的,浪费内存,并且不好在线扩容。因此,Cluster集群应运而生,它在Redis3.0加入的,实现了Redis的分布式存储。对数据进行分片,也就是说每台Redis节点上存储不同的内容,来解决在线扩容的问题。并且,它也提供复制和故障转移的功能。

Cluster集群节点的通讯

一个Redis集群由多个节点组成,各个节点之间是怎么通信的呢?通过Gossip协议

Redis Cluster集群通过Gossip协议进行通信,节点之前不断交换信息,交换的信息内容包括节点出现故障、新节点加入、主从节点变更信息、slot信息等等。常用的Gossip消息分为4种,分别是:ping、pong、meet、fail。

  • meet消息:通知新节点加入。消息发送者通知接收者加入到当前集群,meet消息通信正常完成后,接收节点会加入到集群中并进行周期性的ping、pong消息交换。
  • ping消息:集群内交换最频繁的消息,集群内每个节点每秒向多个其他节点发送ping消息,用于检测节点是否在线和交换彼此状态信息。
  • pong消息:当接收到ping、meet消息时,作为响应消息回复给发送方确认消息正常通信。pong消息内部封装了自身状态数据。节点也可以向集群内广播自身的pong消息来通知整个集群对自身状态进行更新。
  • fail消息:当节点判定集群内另一个节点下线时,会向集群内广播一个fail消息,其他节点接收到fail消息之后把对应节点更新为下线状态。

特别的,每个节点是通过集群总线(cluster bus) 与其他的节点进行通信的。通讯时,使用特殊的端口号,即对外服务端口号加10000。例如如果某个node的端口号是6379,那么它与其它nodes通信的端口号是 16379。nodes 之间的通信采用特殊的二进制协议。

Hash Slot插槽算法

既然是分布式存储,Cluster集群使用的分布式算法是一致性Hash嘛?并不是,而是Hash Slot插槽算法

插槽算法把整个数据库被分为16384个slot(槽),每个进入Redis的键值对,根据key进行散列,分配到这16384插槽中的一个。使用的哈希映射也比较简单,用CRC16算法计算出一个16 位的值,再对16384取模。数据库中的每个键都属于这16384个槽的其中一个,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处理这16384个槽。

集群中的每个节点负责一部分的hash槽,比如当前集群有A、B、C个节点,每个节点上的哈希槽数 =16384/3,那么就有:

  • 节点A负责0~5460号哈希槽

  • 节点B负责5461~10922号哈希槽

  • 节点C负责10923~16383号哈希槽

Redis Cluster集群

Redis Cluster集群中,需要确保16384个槽对应的node都正常工作,如果某个node出现故障,它负责的slot也会失效,整个集群将不能工作。

因此为了保证高可用,Cluster集群引入了主从复制,一个主节点对应一个或者多个从节点。当其它主节点 ping 一个主节点 A 时,如果半数以上的主节点与 A 通信超时,那么认为主节点 A 宕机了。如果主节点宕机时,就会启用从节点。

在Redis的每一个节点上,都有两个玩意,一个是插槽(slot),它的取值范围是0~16383。另外一个是cluster,可以理解为一个集群管理的插件。当我们存取的key到达时,Redis 会根据CRC16算法得出一个16 bit的值,然后把结果对16384取模。酱紫每个key都会对应一个编号在 0~16383 之间的哈希槽,通过这个值,去找到对应的插槽所对应的节点,然后直接自动跳转到这个对应的节点上进行存取操作。

虽然数据是分开存储在不同节点上的,但是对客户端来说,整个集群Cluster,被看做一个整体。客户端端连接任意一个node,看起来跟操作单实例的Redis一样。当客户端操作的key没有被分配到正确的node节点时,Redis会返回转向指令,最后指向正确的node,这就有点像浏览器页面的302 重定向跳转。

故障转移

Redis集群实现了高可用,当集群内节点出现故障时,通过故障转移,以保证集群正常对外提供服务。

redis集群通过ping/pong消息,实现故障发现。这个环境包括主观下线和客观下线

主观下线: 某个节点认为另一个节点不可用,即下线状态,这个状态并不是最终的故障判定,只能代表一个节点的意见,可能存在误判情况。

主观下线

客观下线: 指标记一个节点真正的下线,集群内多个节点都认为该节点不可用,从而达成共识的结果。如果是持有槽的主节点故障,需要为该节点进行故障转移。

  • 假如节点A标记节点B为主观下线,一段时间后,节点A通过消息把节点B的状态发到其它节点,当节点C接受到消息并解析出消息体时,如果发现节点B的pfail状态时,会触发客观下线流程;

  • 当下线为主节点时,此时Redis Cluster集群为统计持有槽的主节点投票,看投票数是否达到一半,当下线报告统计数大于一半时,被标记为客观下线状态。

流程如下:

客观下线

故障恢复:故障发现后,如果下线节点的是主节点,则需要在它的从节点中选一个替换它,以保证集群的高可用。流程如下:

  • 资格检查:检查从节点是否具备替换故障主节点的条件。

  • 准备选举时间:资格检查通过后,更新触发故障选举时间。

  • 发起选举:到了故障选举时间,进行选举。

  • 选举投票:只有持有槽的主节点才有票,从节点收集到足够的选票(大于一半),触发替换主节点操作

10. 使用过Redis分布式锁嘛?有哪些注意点呢?


分布式锁,是控制分布式系统不同进程共同访问共享资源的一种锁的实现。秒杀下单、抢红包等等业务场景,都需要用到分布式锁,我们项目中经常使用Redis作为分布式锁。

选了Redis分布式锁的几种实现方法,大家来讨论下,看有没有啥问题哈。

  • 命令setnx + expire分开写

  • setnx + value值是过期时间

  • set的扩展命令(set ex px nx)

  • set ex px nx + 校验唯一随机值,再删除

10.1 命令setnx + expire分开写

if(jedis.setnx(key,lock_value) == 1){ //加锁

expire(key,100); //设置过期时间

try {

do something  //业务请求

}catch(){

}

finally {

jedis.del(key); //释放锁

}

}

如果执行完setnx加锁,正要执行expire设置过期时间时,进程crash掉或者要重启维护了,那这个锁就“长生不老”了,别的线程永远获取不到锁啦,所以分布式锁不能这么实现。

10.2 setnx + value值是过期时间

long expires = 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 + expireTime; //系统时间+设置的过期时间

String expiresStr = String.valueOf(expires);

// 如果当前锁不存在,返回加锁成功

if (jedis.setnx(key, expiresStr) == 1) {

return true;

}

// 如果锁已经存在,获取锁的过期时间

String currentValueStr = jedis.get(key);

// 如果获取到的过期时间,小于系统当前时间,表示已经过期

if (currentValueStr != null && Long.parseLong(currentValueStr) < 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) {

// 锁已过期,获取上一个锁的过期时间,并设置现在锁的过期时间(不了解redis的getSet命令的小伙伴,可以去官网看下哈)

String oldValueStr = jedis.getSet(key_resource_id, expiresStr);

if (oldValueStr != null && oldValueStr.equals(currentValueStr)) {

// 考虑多线程并发的情况,只有一个线程的设置值和当前值相同,它才可以加锁

return true;

}

}

//其他情况,均返回加锁失败

return false;

}

笔者看过有开发小伙伴是这么实现分布式锁的,但是这种方案也有这些缺点

  • 过期时间是客户端自己生成的,分布式环境下,每个客户端的时间必须同步。

  • 没有保存持有者的唯一标识,可能被别的客户端释放/解锁。

  • 锁过期的时候,并发多个客户端同时请求过来,都执行了jedis.getSet(),最终只能有一个客户端加锁成功,但是该客户端锁的过期时间,可能被别的客户端覆盖。

10.3:set的扩展命令(set ex px nx)(注意可能存在的问题)

if(jedis.set(key, lock_value, “NX”, “EX”, 100s) == 1){ //加锁

try {

do something  //业务处理

}catch(){

}

finally {

jedis.del(key); //释放锁

}

}

这个方案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:

  • 锁过期释放了,业务还没执行完。

  • 锁被别的线程误删。

10.4 set ex px nx + 校验唯一随机值,再删除

if(jedis.set(key, uni_request_id, “NX”, “EX”, 100s) == 1){ //加锁

try {

do something  //业务处理

}catch(){

}

finally {

//判断是不是当前线程加的锁,是才释放

if (uni_request_id.equals(jedis.get(key))) {

jedis.del(key); //释放锁

}

}

}

在这里,判断当前线程加的锁和释放锁是不是一个原子操作。如果调用jedis.del()释放锁的时候,可能这把锁已经不属于当前客户端,会解除他人加的锁

一般也是用lua脚本代替。lua脚本如下:

if redis.call(‘get’,KEYS[1]) == ARGV[1] then

return redis.call(‘del’,KEYS[1])

else

return 0

end;

这种方式比较不错了,一般情况下,已经可以使用这种实现方式。但是存在锁过期释放了,业务还没执行完的问题(实际上,估算个业务处理的时间,一般没啥问题了)。

11. 使用过Redisson嘛?说说它的原理


分布式锁可能存在锁过期释放,业务没执行完的问题。有些小伙伴认为,稍微把锁过期时间设置长一些就可以啦。其实我们设想一下,是否可以给获得锁的线程,开启一个定时守护线程,每隔一段时间检查锁是否还存在,存在则对锁的过期时间延长,防止锁过期提前释放。

当前开源框架Redisson就解决了这个分布式锁问题。我们一起来看下Redisson底层原理是怎样的吧:

只要线程一加锁成功,就会启动一个watch dog看门狗,它是一个后台线程,会每隔10秒检查一下,如果线程1还持有锁,那么就会不断的延长锁key的生存时间。因此,Redisson就是使用Redisson解决了锁过期释放,业务没执行完问题。

12. 什么是Redlock算法


Redis一般都是集群部署的,假设数据在主从同步过程,主节点挂了,Redis分布式锁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呢?一起来看些这个流程图:

如果线程一在Redis的master节点上拿到了锁,但是加锁的key还没同步到slave节点。恰好这时,master节点发生故障,一个slave节点就会升级为master节点。线程二就可以获取同个key的锁啦,但线程一也已经拿到锁了,锁的安全性就没了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Redis作者 antirez提出一种高级的分布式锁算法:Redlock。Redlock核心思想是这样的:

搞多个Redis master部署,以保证它们不会同时宕掉。并且这些master节点是完全相互独立的,相互之间不存在数据同步。同时,需要确保在这多个master实例上,是与在Redis单实例,使用相同方法来获取和释放锁。

我们假设当前有5个Redis master节点,在5台服务器上面运行这些Redis实例。

RedLock的实现步骤:如下

  • 1.获取当前时间,以毫秒为单位。
  • 2.按顺序向5个master节点请求加锁。客户端设置网络连接和响应超时时间,并且超时时间要小于锁的失效时间。(假设锁自动失效时间为10秒,则超时时间一般在5-50毫秒之间,我们就假设超时时间是50ms吧)。如果超时,跳过该master节点,尽快去尝试下一个master节点。
  • 3.客户端使用当前时间减去开始获取锁时间(即步骤1记录的时间),得到获取锁使用的时间。当且仅当超过一半(N/2+1,这里是5/2+1=3个节点)的Redis master节点都获得锁,并且使用的时间小于锁失效时间时,锁才算获取成功。(如上图,10s> 30ms+40ms+50ms+4m0s+50ms)
  • 如果取到了锁,key的真正有效时间就变啦,需要减去获取锁所使用的时间。
  • 如果获取锁失败(没有在至少N/2+1个master实例取到锁,有或者获取锁时间已经超过了有效时间),客户端要在所有的master节点上解锁(即便有些master节点根本就没有加锁成功,也需要解锁,以防止有些漏网之鱼)。

简化下步骤就是:

  • 按顺序向5个master节点请求加锁

  • 根据设置的超时时间来判断,是不是要跳过该master节点。

  • 如果大于等于三个节点加锁成功,并且使用的时间小于锁的有效期,即可认定加锁成功啦。

  • 如果获取锁失败,解锁!

13. Redis的跳跃表


跳跃表

  • 跳跃表是有序集合zset的底层实现之一

  • 跳跃表支持平均O(logN),最坏 O(N)复杂度的节点查找,还可以通过顺序性操作批量处理节点。

  • 跳跃表实现由zskiplist和zskiplistNode两个结构组成,其中zskiplist用于保存跳跃表信息(如表头节点、表尾节点、长度),而zskiplistNode则用于表示跳跃表节点。

  • 跳跃表就是在链表的基础上,增加多级索引提升查找效率。

14. MySQL与Redis 如何保证双写一致性

自我介绍一下,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,曾经在小公司待过,也去过华为、OPPO等大厂,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。

深知大多数Java工程师,想要提升技能,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,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,着实压力不小。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,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!

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《2024年Java开发全套学习资料》,初衷也很简单,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,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。
img
img
img
img

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,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,基本涵盖了95%以上Java开发知识点,真正体系化!

img
img

由于文件比较大,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大纲截图出来,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、学习笔记、源码讲义、实战项目、讲解视频,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
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,可以添加V:vip1024b 备注Java获取(资料价值较高,非无偿)
img

最后

手绘了下图所示的kafka知识大纲流程图(xmind文件不能上传,导出图片展现),但都可提供源文件给每位爱学习的朋友

image.png

表支持平均O(logN),最坏 O(N)复杂度的节点查找,还可以通过顺序性操作批量处理节点。

  • 跳跃表实现由zskiplist和zskiplistNode两个结构组成,其中zskiplist用于保存跳跃表信息(如表头节点、表尾节点、长度),而zskiplistNode则用于表示跳跃表节点。

  • 跳跃表就是在链表的基础上,增加多级索引提升查找效率。

14. MySQL与Redis 如何保证双写一致性

自我介绍一下,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,曾经在小公司待过,也去过华为、OPPO等大厂,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。

深知大多数Java工程师,想要提升技能,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,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,着实压力不小。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,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!

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《2024年Java开发全套学习资料》,初衷也很简单,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,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。
[外链图片转存中…(img-mLRZTLdW-1711535918010)]
[外链图片转存中…(img-NARSbATM-1711535918010)]
[外链图片转存中…(img-vysIJeNs-1711535918011)]
[外链图片转存中…(img-1XY8gMio-1711535918011)]

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,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,基本涵盖了95%以上Java开发知识点,真正体系化!

[外链图片转存中…(img-3tYe1fJB-1711535918012)]
[外链图片转存中…(img-62JmeQZ1-1711535918012)]

由于文件比较大,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大纲截图出来,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、学习笔记、源码讲义、实战项目、讲解视频,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
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,可以添加V:vip1024b 备注Java获取(资料价值较高,非无偿)
[外链图片转存中…(img-7FOrkNVq-1711535918013)]

最后

手绘了下图所示的kafka知识大纲流程图(xmind文件不能上传,导出图片展现),但都可提供源文件给每位爱学习的朋友

[外链图片转存中…(img-TZdOEMFu-1711535918013)]

Logo

Kafka开源项目指南提供详尽教程,助开发者掌握其架构、配置和使用,实现高效数据流管理和实时处理。它高性能、可扩展,适合日志收集和实时数据处理,通过持久化保障数据安全,是企业大数据生态系统的核心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