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fka参数详解及调优--生产者
引言在实际的kafka开发中,我们会发现,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,都需要构建一个Properties对象,里面设置了很多参数。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,会看不懂这些参数分别代表什么含义。在本篇文章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参数的作用,并探讨下如何使用合理的配置去优化提高生产/消费效率。正文1.kafka生产者参数我们先来看一段生产者的构建代码。Properties props = new P...
引言
在实际的kafka开发中,我们会发现,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,都需要构建一个Properties对象,里面设置了很多参数。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,会看不懂这些参数分别代表什么含义。
在本篇文章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参数的作用,并探讨下如何使用合理的配置去优化提高生产/消费效率。
正文
1.kafka生产者参数
我们先来看一段生产者的构建代码。
Properties props = new Properties();
props.put("bootstrap.servers", "192.168.137.200:9092");
props.put("acks", "all");
props.put("retries", 0);
props.put("batch.size", 16384);
props.put("linger.ms", 1);
props.put("buffer.memory", 33554432);
props.put("key.serializer", "org.apache.kafka.common.serialization.StringSerializer");
props.put("value.serializer", "org.apache.kafka.common.serialization.StringSerializer");
Producer<String, String> procuder = new KafkaProducer<String,String>(props);
在这段代码中有很多常用的参数配置,在线上使用时,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数据量和数据大小来决定这些配置的具体值。下面来挑出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参数来详细解析一下。
1.1 bootstrap.servers
host/port列表,用于初始化建立和Kafka集群的连接。列表格式为host1:port1,host2:port2,…,无需添加所有的集群地址,kafka会根据提供的地址发现其他的地址(你可以多提供几个,以防提供的服务器关闭)
1.2 acks
生产者需要leader确认请求完成之前接收的应答数。此配置控制了发送消息的耐用性,支持以下配置:
- acks=0 如果设置为0,那么生产者将不等待任何消息确认。消息将立刻添加到socket缓冲区并考虑发送。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保障消息被服务器接收到。并且重试机制不会生效(因为客户端不知道故障了没有)。每个消息返回的offset始终设置为-1。
- acks=1,这意味着leader写入消息到本地日志就立即响应,而不等待所有follower应答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响应消息之后但follower还未复制之前leader立即故障,那么消息将会丢失。
- acks=all 这意味着leader将等待所有副本同步后应答消息。此配置保障消息不会丢失(只要至少有一个同步的副本)。这是最强壮的可用性保障。等价于acks=-1。
1.3 buffer.memory
生产者用来缓存等待发送到服务器的消息的内存总字节数。如果消息发送比可传递到服务器的快,生产者将阻塞max.block.ms之后,抛出异常。
此设置应该大致的对应生产者将要使用的总内存,但不是硬约束,因为生产者所使用的所有内存都用于缓冲。一些额外的内存将用于压缩(如果启动压缩),以及用于保持发送中的请求。
首先要明确一点,那就是在内存缓冲里大量的消息会缓冲在里面,形成一个一个的Batch,每个Batch里包含多条消息。然后KafkaProducer有一个Sender线程会把多个Batch打包成一个Request发送到Kafka服务器上去。 那么如果要是内存设置的太小,可能导致一个问题:消息快速的写入内存缓冲里面,但是Sender线程来不及把Request发送到Kafka服务器。这样是不是会造成内存缓冲很快就被写满?一旦被写满,就会阻塞用户线程,不让继续往Kafka写消息了。
所以对于“buffer.memory”这个参数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压测,你需要测算一下在生产环境,你的用户线程会以每秒多少消息的频率来写入内存缓冲。比如说每秒300条消息,那么你就需要压测一下,假设内存缓冲就32MB,每秒写300条消息到内存缓冲,是否会经常把内存缓冲写满?经过这样的压测,你可以调试出来一个合理的内存大小。
1.4 batch.size
当多个消息要发送到相同分区的时,生产者尝试将消息批量打包在一起,以减少请求交互。这样有助于客户端和服务端的性能提升。该配置的默认批次大小(以字节为单位):
不会打包大于此配置大小的消息。
发送到broker的请求将包含多个批次,每个分区一个,用于发送数据。
较小的批次大小有可能降低吞吐量(批次大小为0则完全禁用批处理)。一个非常大的批次大小可能更浪费内存。因为我们会预先分配这个资源。
比如说发送消息的频率就是每秒300条,那么如果比如“batch.size”调节到了32KB,或者64KB,是否可以提升发送消息的整体吞吐量。
因为理论上来说,提升batch的大小,可以允许更多的数据缓冲在里面,那么一次Request发送出去的数据量就更多了,这样吞吐量可能会有所提升。
但是这个东西也不能无限的大,过于大了之后,要是数据老是缓冲在Batch里迟迟不发送出去,那么岂不是你发送消息的延迟就会很高。
比如说,一条消息进入了Batch,但是要等待5秒钟Batch才凑满了64KB,才能发送出去。那这条消息的延迟就是5秒钟。
所以需要在这里按照生产环境的发消息的速率,调节不同的Batch大小自己测试一下最终出去的吞吐量以及消息的 延迟,设置一个最合理的参数。
1.5 compression.type
数据压缩的类型。默认为空(就是不压缩)。有效的值有 none,gzip,snappy, 或 lz4。压缩全部的数据批,因此批的效果也将影响压缩的比率(更多的批次意味着更好的压缩)。
1.6 retries
设置一个比零大的值,客户端如果发送失败则会重新发送。注意,这个重试功能和客户端在接到错误之后重新发送没什么不同。如果max.in.flight.requests.per.connection没有设置为1,有可能改变消息发送的顺序,因为如果2个批次发送到一个分区中,并第一个失败了并重试,但是第二个成功了,那么第二个批次将超过第一个。
“retries”和“retries.backoff.ms”决定了重试机制,也就是如果一个请求失败了可以重试几次,每次重试的间隔是多少毫秒。这个大家适当设置几次重试的机会,给一定的重试间隔即可,比如给100ms的重试间隔。
1.7 client.id
当发出请求时传递给服务器的id字符串。这样做的目的是允许服务器请求记录记录这个【逻辑应用名】,这样能够追踪请求的源,而不仅仅只是ip/prot
1.8 linger.ms
生产者组将发送的消息组合成单个批量请求。正常情况下,只有消息到达的速度比发送速度快的情况下才会出现。但是,在某些情况下,即使在适度的负载下,客户端也可能希望减少请求数量。此设置通过添加少量人为延迟来实现。- 也就是说,不是立即发出一个消息,生产者将等待一个给定的延迟,以便和其他的消息可以组合成一个批次。这类似于Nagle在TCP中的算法。此设置给出批量延迟的上限:一旦我们达到分区的batch.size值的记录,将立即发送,不管这个设置如何,但是,如果比这个小,我们将在指定的“linger”时间内等待更多的消息加入。此设置默认为0(即无延迟)。假设,设置 linger.ms=5,将达到减少发送的请求数量的效果,但对于在没有负载情况,将增加5ms的延迟。
举个例子:首先假设你的Batch是32KB,那么你得估算一下,正常情况下,一般多久会凑够一个Batch,比如正常来说可能20ms就会凑够一个Batch。
那么你的linger.ms就可以设置为25ms,也就是说,正常来说,大部分的Batch在20ms内都会凑满,但是你的linger.ms可以保证,哪怕遇到低峰时期,20ms凑不满一个Batch,还是会在25ms之后强制Batch发送出去。
如果要是你把linger.ms设置的太小了,比如说默认就是0ms,或者你设置个5ms,那可能导致你的Batch虽然设置了32KB,但是经常是还没凑够32KB的数据,5ms之后就直接强制Batch发送出去,这样也不太好其实,会导致你的Batch形同虚设,一直凑不满数据。
1.9 max.request.size
请求的最大大小(以字节为单位)。此设置将限制生产者的单个请求中发送的消息批次数,以避免发送过大的请求。这也是最大消息批量大小的上限。请注意,服务器拥有自己的批量大小,可能与此不同。
1.10 max.block.ms
该配置控制 KafkaProducer.send() 和 KafkaProducer.partitionsFor() 将阻塞多长时间。此外这些方法被阻止,也可能是因为缓冲区已满或元数据不可用。在用户提供的序列化程序或分区器中的锁定不会计入此超时。默认为60000ms。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